说起鼬,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起黄鼬,我们农村俗称“黄鼠狼”,意为“鼠中之狼”。在很多民间故事中都有神奇的传说,很多地区的民俗文化认为,黄鼬具有灵性。从科学的角度看,黄鼬可能存在某些动物特定的动作,而被赋予神秘色彩。其实鼬类动物包括很多种,且分布广泛,以下介绍10种我国常见的鼬类动物。
第十,长尾鼬
俗称“白眉黄鼠狼”。仅分布于北美和南美洲,集中分布在美国和墨西哥。与我国的黄鼠狼极为相似,区别于眼眉处有白色毛发,形如白眉。其尾部明显长于其他鼬类。喜单独活动,善于攀爬,行动敏捷。以各种小型啮齿动物为食。遇到危险时会分泌出麝香味类似的气味。
第九,黄腹鼬
俗称“松狼”,农村山林地区,黄腹鼬常在坟墓上打洞筑穴。我国三有保护动物。主要分布于东亚大陆以及南亚次大陆,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分布广泛。体型与黄鼬相似,但除腹部为黄色外,背部和四肢都呈棕褐色。主要栖息于低海拔平原、山地等地带的农田、村落附近。捕食鼠、鱼、蛙类等小型动物。
第八,黑足鼬
如今的黑足鼬是珍稀的保护动物,是北美特有物种。美国通过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,成功研制出多只科技黑足鼬。原广泛分布于北美大陆,但由于鼠药的投放和人为捕猎,导致大部分野生黑足鼬灭绝。目前只存在三处保护区和人工繁殖基地中。雄性略大于雌性,全身毛发呈黄褐色。主要栖息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。以草原啮齿动物为食,如土坡鼠等。
第七,纹鼬
又称“背纹鼬”,喜欢远离人类聚居地。我国三有保护动物。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北部地区,我国境内只分布于云南南部地区。体形与黄鼬极为相似,通体呈棕色,脊背有白色条纹线。一般独居,有强烈的领地意识。昼伏夜出,夏季和黄昏最为活跃。捕食能力强,且食量巨大。
第六,林鼬
通过研究显示,如今家养宠物雪貂是由两千多年前林鼬驯养而来。集中分布于欧洲和北非部分地区。我国没有自然分布。林鼬是鼬属动物中少有的雄雌体型差异巨大的种类。面部花白色毛发,头部以下呈黑褐色。主要栖息于温暖湿润的草原、森林、河海岸边以及农场附近。有臭腺,遇到危险时会释放臭味。
第五,伶鼬
“伶”在中文中有灵巧机敏的意思,因此以“伶鼬”为名。农村又习惯称之为“银鼠”。主要分布于北纬30°到北纬60°之间。我国主要分布于四川、东北、内蒙古、新疆等地。体形与白鼬相似,但体格小巧。春秋两季有换毛特性,腹部呈白色,背部呈褐色。听觉、视觉、嗅觉等感觉特别灵敏,行动灵巧。能大量捕捉鼠类,平均一天可以猎杀10只鼠类。栖息于干燥少雨的草原、林地附近。
第四,艾鼬
“艾”通常指草木繁盛的地方,艾鼬习惯生活于草木繁盛的地方而得名,农村俗称“地狗”。其皮毛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,目前有专业大规模养殖。分布于欧洲中西部、亚洲北部和中部,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、东北、西北和西南地区。体形细长与黄鼬相似,但体型略大,背部体毛呈黄褐色,腹下体毛呈黑色。自身并不筑巢,以侵占其他动物洞穴为巢。机动性非常强,常在洞穴口释放臭味。捕猎鼠、兔、鸟等小动物。
第三,香鼬
因香鼬能分泌香味物质而得名,同时本身可入中药。香鼬对防治林区、草原鼠害有着积极作用。主要分布于亚洲中东部,我国主要分布于东三省、内蒙古、西北、西南和青藏等地。体形与黄鼬相似,但体型较小。两季换毛,冬季毛色呈棕黄色,夏季毛色呈黄褐色。广泛栖于草原、荒漠和森林地带,主要以捕猎小型啮齿动物为食。善游泳,奔行速度快。
第二,白鼬
俗称“扫雪鼬”,对鼠害有着积极作用。同时皮毛珍贵,价格高昂,素来被视为珍品。曾遭受大量捕杀,2000年成为我国三有动物。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、内蒙古、新疆和青藏地区。栖息于荒漠、草原、森林地带。体型与黄鼬相似,毛色呈白色,随季节换毛,夏季灰白色,冬季白色。常生活在鼠类洞穴中,以蛇鼠鸟鱼虫为食。灵力灵敏,速度奇快。
第一,黄鼬
俗称黄鼠狼,古今志怪传说中有大量描写“黄鼠狼”的情节,是民间仙文化之一。其皮毛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,其尾毛就是上等毛笔的“狼毫”。全国各地都有分布。通体呈黄色,四肢短,身形长。警惕性强,动作灵敏。通常以其他啮齿动物和家禽等为食,捕杀能力强,性情凶残。遇到危险时,会释放臭味迷惑敌人。
本期就到这里!
铁牛配资-正规炒股软件有哪些-在线股票配资网-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