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事如潮水,奔涌不息,掩不住那暗涌的悲凉与沉重。世人常爱追逐那明艳的繁华,仿佛一切都应如戏剧般爽朗、顺遂,然而现实,却往往是一场沉闷难解的纠缠。这般沉重,恰似那荔枝红透的背后,隐藏的腐朽与绝望。近日我追看一部剧,名为《长安的荔枝》,从头至尾都紧紧揪住心弦,尤以最后一集,猛然一击,让我脑中嗡鸣,非因震惊,而是愣然。
这剧并非寻常的快意恩仇,也无那典型的翻天覆地之变。它更像一记沉重的铁锤,钉在心头,扭曲又压抑,直言不讳地告诫世人一句至理名言:莫将人生视作差事,亦莫把差事当作信仰。
若放在昔年,编剧恐怕要被痛骂一番,今日时局稍许不同,观众们虽口味刁钻,胃口变大,但心智却愈加清醒。你若图一出畅快淋漓的爽剧,恐怕落空。你若盼忠诚换荣耀,亦被逆转。剧中李善德明知可邀功进爵,却偏偏选择不走那条路。这一逆流而上的叛逆姿态,几乎是国产剧中绝无仅有的狠劲。
且容我拆解这段故事:李善德,一人从岭南千里迢迢送荔枝入京,途经险阻,破案权斗,躲避盗匪,最终将果实完好送至。按理说,这口荔枝理当由贵妃尝鲜,圣上赏赐,权臣笑纳,百姓默然。可李善德却不照本宣科,他将两颗最鲜的荔枝藏起,一颗祭奠亡妻,一颗留给女儿。其余满载而归的鲜果,不过是表面光鲜实则腐烂的假象,全数献上宫廷。
展开剩余81%这人是否疯了?绝非。恰恰是活得透彻明白。一路走来,他看清了所谓的荔枝不过是帝国虚荣的象征;走过的路不是通达康庄,而是千千万万被榨干生命的底层人所走的绝境。那所谓的鲜果,鲜有人真心在意其甘甜,唯有这体制的机器年复一年地运行,机械般地压榨着生命的汁液。
于是他干脆掐断这条运转的链条,将催熟的腐烂之物送上,任君赏鉴。这不是愤怒的复仇,也非必胜的竞逐,他只想证明一句话:你们的游戏,我看透了,我不再信了。
这正是李善德此剧最铁血的瞬间。
若问我这结局最让人拍案叫绝之处为何?不在于鱼承恩的陨落,不在郑平安的离去,亦不在右相被训斥,而是那贵妃——未尝荔枝一口。
我们耳熟能详那句诗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。”多少人被这画面所迷惑,忘却了背后多少人的辛劳与牺牲,忘了那千里奔波的无奈与疲惫。可此剧却颠覆了这梦幻的传说,贵妃不笑,不吃。真正享受荔枝甜味的,是李善德的女儿,一个无权无势、命薄如纸的小女孩。
那一口甜,是真正的甜。圣上吞下的是腐烂的权谋,百姓收获的是自己种下的苦果。李善德静静剥开荔枝,给亲人尝鲜,那一刻,是全剧唯一的温暖与真实。
贵妃不吃荔枝,是这国度最难得的清醒。
谈及郑平安,这角色初看似轻浮滑稽,终至生命最后,却活成了真正的正气。他不是无奈死去,而是自愿留下,不为活着,只为守护那仅存的人性。他的死没有煽情,没有壮烈的背景音乐,更无英雄式的回忆镜头,只是悄无声息地倒下,像无数无名之辈,死去后无人记忆。
可我们记得,他替你活得有血有肉。
这便是此剧的格局所在。
再看鱼承恩,权力场的精致利己者,他的聪明和手段虽令局势扭转,却也被自己的急功近利和过度自信吞没。他误以为李善德仍是那循规蹈矩的送果邮差,却不知邮差已变为投毒者,外表红润,内心腐烂。最终,他栽在了自己的聪明手段上,如同权力场中无数狐假虎威者,终被更清醒的存在碾碎。
你以为权力戏必须反派败亡?那未免太天真。
右相最终依旧存活,受了训斥,几句轻描淡写,转身继续他的权力游戏。这才是残酷的现实。左相出手,李善德献腐果,郑平安牺牲,观众惊呼——可右相依然安然无恙。
这不是浪费戏码,而是编剧最后的利刃。他在告诉我们:不是努力必有回报,不是牺牲必定有正义。权力场从不讲情理,只讲惯性。
右相的存活,为所有观剧人浇了盆冷水——莫再妄想正义必胜,现实中只有冷漠和运转不停的机器。
而正是这残酷的真实,使李善德的逆流而上愈发令人敬佩。
此剧最令我欣慰之处,恰恰是它未曾给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。它摒弃了那些美梦,将千里奔波的汗水和苦劳,赋予了不同的重量。贵妃不笑,不是失落,而是醒悟。李善德留给女儿的那颗荔枝,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,砸向权力的虚伪。他说:我送的不是贡品,是良心;你若想要阿谀奉承,我偏给你一口烂果。
你说他输了?是的,权力未改,人死了,体制依旧运行。
你说他赢了?也赢了,他让机器卡顿,让权威错位,让观众皱眉低声叹息。
这便够了。
别再纠结贵妃是否吃了荔枝,那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有人终于敢在千里奔袭后,扔出一颗烂果,转身宣告:这规矩,我不奉陪了。
这,便是《长安的荔枝》真正的大结局。
人生如荔枝,表面光鲜,内心腐朽。唯有保持清醒与良知,敢于质问,方能在纷扰世间留下一丝真实的温度。愿我们皆能守护那颗甘甜之心,任世事如何纷扰,依旧坚守初心,昂首前行。
发布于:山西省铁牛配资-正规炒股软件有哪些-在线股票配资网-配资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